中山大学柔性电子学院黄维院士团队博士后招聘——化学合成、器件制备方向

发布人:谢添

中山大学柔性电子学院是中山大学面向未来电子信息技术,于2023年4月成立的新学院,位于深圳市光明区。学院以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教授为学科带头人,大师领航,汇聚全球知名学者与优秀青年人才。现因课题组发展需求,招聘三位博士后。请有意向的申请人请以“博士后+姓名+学校”为题,将个人简历、代表性论文原文等材料发至zhangchh73@mail.sysu.edu.cn,联系人:张老师。

 

岗位要求

方向一:柔性交流电驱动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与应用研究(AC-EL,ZnS:M),招一位

具有器件制备经验(旋涂、刮涂)、高分子材料背景者优先。

方向二:离子-电子柔性力学传感器(材料合成、器件制备或集成应用),招两位

岗位一,具有化学、高分子合成背景,制备器件验证材料性能;

岗位二,设计制备新型传感器及集成应用。

其它要求:即将获得博士学位,或已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;年龄不超过35岁,特别优秀者年龄可适当放宽。

工作地点可选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者优先(全套设备齐全),实发工资的单位为中山大学

岗位待遇

 1.广东省、深圳市及中山大学提供丰厚的薪资(33-50万/年,以最新政策为准);以及子女入学(中大附属学校)、附属医院医疗等福利待遇;

   2. 团队将根据工作能力和成果额外发放补贴和绩效奖励;

   3.博后可申请校区人才房(租金约20元/平米/月,最大可租80平);

   4.符合以下条件者可申报逸仙博士后(综合薪资补贴约50万元/年,出站后可优先申请学院教职岗位):

    a. 国内优秀博士依托中大申报并入选国家博士后创新计划(博新计划,资助2年),可申请博新类逸仙博士后岗位,综合年薪50万左右;

    b. 全球(含国内)著名大学或著名专业(通常世界排名100以内)的博士,可申请博优类逸仙博士后,综合年薪50万左右,共资助3年;海外博士毕业生若入选国家或省级海外引才项目,额外提供一次性安家费3万元。

    c. 依托中大申报并入选国际联培博士后项目,可申请博优类逸仙博士后, 综合年薪50万左右,资助3年;回国后在我校任教,一次性补助30万。

   5.出站后留深工作,可申请博士后留深生活补贴(36万);出站留光明区工作,可额外申请光明区生活补贴(30万);

   6.在站期间,可申请光明区青年科技人才资助(生活补贴24-100万,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);

   7.海外高校博士可申请广东省海外博士后人才支持项目(省补贴60万,出站留粤补贴40万)、深圳市海外博士后在站生活补助(具体以最新政策为准);

   8.支持申报国家级、省市级各类项目,以及博新计划、国家公派博士后项目、广东省青年优秀科研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博士后项目等,具体情况可查阅相关政策。

合作导师及平台简介

黄维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、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。国家柔性电子基础(前沿)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,柔性电子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,中山大学柔性电子学院首席科学家。国家重要人才计划特聘专家,教育部“国家重要人才”特聘教授,国家“杰出青年科学基金”获得者,国家“973”项目首席科学家,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,国家变革性技术专项首席科学家,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。俄罗斯科学院、英国谢菲尔德大学、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名誉博士,英国皇家化学会、美国光学学会、国际光学工程学会、新加坡化学会会士,中国电子学会、中国光学学会、中国化学学会、中国化工学会、中国光学工程学会、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。获得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、四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(科学技术)自然科学奖一等奖、一项何梁何利“科技进步奖”、六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、三项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、两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(科技进步奖)一等奖和两项中国光学学会科技创新奖(自然科学奖)一等奖,成果两次入围“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”和“中国半导体十大研究进展”等。黄维 | 中山大学柔性电子学院

张超红,中山大学(深圳)柔性电子学院副教授,博士生导师,博士后合作导师,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B类。以第一作者/通讯作者在Energy & Environmental Science, Advanced Materials等杂志发表论文13篇,一作/通讯累积影响因子>200。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6个项目,累计经费740万元。https://sofe.sysu.edu.cn/zh-hans/teacher/295

研究团队在粤港澳大湾区建立了广泛的科研网络,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、南方科技大学、香港理工大学、中科院深圳先进院、深圳理工大学等机构中的高水平团队均有密切合作,可提供交流机会。